第一百零七章无法理解
刘易安有些尴尬:“我也就是猜测,也就是瞎想一下。”
廖冰一楞,咯咯一笑,“刘易安,要了解一件事就要先走进去,才能知道事情的本身啊!”
刘易安也是一楞,随即击掌叫好,显然是廖冰的一席话让他心中释然了。
他笑了笑道:“好吧,既然我们要了解这个水晶骷髅头的真相,那我们不妨也迷信一下。你们说是亲眼看到了这水晶骷髅头能吸引白气?”
他们三个人几乎同时“嗯”了一下。
刘易安眉头一皱道:“这怎么可能?易枫,如果你说这个水晶骷髅头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神物,具有强大的灵力,那还勉强说得过去。
可是,我也教了你这么多,你能看出这水晶骷髅头有什么不妥吗?”
易枫不假思索地说道:“刘易安,这个水晶骷髅头只是一件工艺品,市场上随处可见。只是因为我亲眼见到了它的神奇,所以才怀疑是不是我自己的判断出了错,这才带来给您瞧呐!”
刘易安点点头道:“易枫,你果然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你的那些师兄师姐全不如你。这个水晶骷髅头确实不是古物,但它的奇怪之处,在于你们亲眼见到了它的灵力。
我怀疑,是刻在上面的符咒在起作用。对了,你们在神山寺中还发现了什么奇怪之处没有?”
廖冰细声细语道:“刘易安,在那个慧根大师疯了以后,我们几个跟着他进了他的禅房。
慧根大师非常得意,说是他终于收集齐了能进入瑶池的灵力,好像这个水晶骷髅头只是用来存放那些灵力的。
哦,对了,他房内供桌上,有一个底座,大小和形状与这个水晶骷髅头正好匹配,四周还写满了令文与咒语。”
刘易安皱进了眉头,似乎这事越来越封建迷信了,他根本就无法理解。
易枫笑了笑道:“刘易安,还是我来说吧,反正我只是你的学生,要是说出的东西以后让别人耻笑,也不会影响到您的声誉。”
易枫认为,神山寺的开山鼻祖极有可能是佛道双修的高人,他活着的时候,大概已经掌握了大量西王母陵的秘密,只是后人也包括他们从来就不曾知道。
用骷髅头能吸收接纳灵力,应该就是那开山鼻祖留下来的方法。
古时的水晶很值钱的,也很少见,不可能雕琢出水晶骷髅。
因此,开山鼻祖一脉相传的道具可能只是人死腐烂掉后留下的骷髅头,慧根大师到哪去找骷髅头?被人发现后要是报治安,他就说不清楚了。
慧根大师想到了一个妙法,就是用现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水晶骷髅头来代替真实的骷髅头,这样被人看到也不会有人怀疑什么。
真正起作用的,应该是刻满在水晶骷髅头上的令文与符咒。
他们三人听易枫一本正经地说完,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刘易安沉吟了一下说道:“真正是古物的水晶骷髅头不是没有过,我听一个朋友说起来,在南美的玛雅遗址与东南亚的尼国,都曾发现过。
可是,没有人真正见过,所以我一直怀疑我朋友是在胡说八道,从没当真过。”
“他还向我吹嘘过水晶骷髅头具有强大的神力,古时是用来祭祀用的。刚刚说过,要靠地尸的灵力引出天煞怨气,只要我们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在合适的时间放出来就行。”
易枫叹了一口气道:“刘易安,您的猜想我也认同。只是哪个地方是适合的?哪个时间又是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即使都对了,我们又如何能释放出水晶骷髅头中的灵力?”
廖冰呵呵一乐道:“易枫,你咋变笨了呢?刘易安的学问这么高深,能被他当作朋友的人,也绝对不是一般人物。我们可托刘易安去找他朋友呀,向他请教方法。
只是刘易安以前从不相信他朋友的话,现在要开这口,恐怕刘易安也却不下面子,或者刘易安的朋友还会一泄以前的窝囊,就是不告诉刘易安。”
刘易安点点头,尴尬地道:“对啊,我就是有这些顾虑的。唉,这辈子除了学生时代,我还从不曾向别人请教过什么呢!”
虽然没问出什么,但刘易安很肯定地告诉他们,西王母国,绝对不是在万里外的中亚,应该就在现在的昆仑山那一带。
只是具体的方位还不能确定,也不知道经过这几千年,西王母国现在是平原、高山、湖泊还是沙漠。
他让他们几个先休息一下,他把骷髅头做实验分析一下。
就算他们几个喝着刘易安泡的好茶时,刘易安忽然感叹了一声:“易枫,刚才我们几个的猜想,看来并不是没有道理。
我用各种仪器观察,发现这个水晶骷髅头虽然是透明的,一眼就能看穿全部,可什么紫外红外X线,竟然都没法穿过。
这说明了什么呢?就是这个水晶骷髅头中真的具有我们看不到的物质,而且它还具有强大的力量,只是这力量被封在水晶骷髅里,所以它还不会影响外界什么。”
刘易安这么一说,他们几个大为兴奋起来。
刘易安告诉他们,他那个朋友也是大学教授,前一阵子出了国,好久没联系,不知他现在哪里。
他同时告诉他们,他以前在一次考古时,在福南的一个叫洪村的小山村中,曾见识过一种荒诞的招魂术。
既然这水晶骷髅头真的能招魂,那刘易安建议他们先去福南的洪村瞧瞧,说不定在那里也能有所收获,而他自己则去找他的朋友。
水晶骷髅头由刘易安带着,易枫却向他隐瞒了玉斧与玉笛之事。
他和廖冰胖子赶到福南安县的一个叫水镇的小镇时,天色已晚,虽然离洪村只有十多里路,可山路行不易。
易枫不想让廖冰夜里担惊受怕的,见水镇相当繁华,便建议在水镇找个旅馆先安顿下来。
水镇是个小镇子,但是却灯火通明,路边摆满了夜宵。
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正坐在看着电视打发时间,见他们进来,便起来迎接:“你们几位是外地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