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七的上午。

乾国帝都,龙蟠城。

蒙毅行走在深宫大内之中,沿途遇见太监宫女,纷纷对他恭敬行礼。

皇宫西南角的一处角房,与周围建筑相比略显低矮,却是内史院在宫廷中的办事所在,乾国最隐秘的情报中心。

此时见到蒙毅前来,守卫屋外的数名武士,心下顿时一惊。

可他们却不敢阻拦,施礼大声道。

“见过右院监大人!”

这或许是武师们,有意提醒屋内的另一位院监大人?

蒙毅冷哼一声,面色不悦的走入屋内。

此时屋内,就只有郑和一人。

蒙毅进屋,盯住郑和,质问道。

“左院监,广源郡青江府那边,消息还没有送到?为何一直拖延,陛下对此可十分不满。”

郑和看着蒙毅,对他一笑,微微点头。

他从袖中摸出细小纸筒,迅速递给走近的蒙毅,口中却十分不悦道。

“是陛下让你过来的?为何我不曾接到皇命?”

“左院监,你是在怀疑本官?上次你擅入议政堂,抢了本官的公干,我还没有与你算账!”

“哼,新武圣出世,那是十万火急的情报,等你那边抄录入档,岂不耽误国事!”

“阉宦而已,怎敢妄论国家大事?”

“蒙毅,你好生放肆,郑和身为内史院左院监,位列在你之前,怎敢说我是阉宦!”

“本官说错什么了?是你放肆在先,越过我向陛下直奏,更是闯入了议政堂!”

“看来右院监,是对我觉得不满了,只可惜,本官有权直奏陛下。”

蒙毅顿了顿,逼问道。

“之前,卓不问探查新晋武圣典韦,却被当场擒拿?可是你让他这么去做的?”

“满口胡言,是那卓不问自作主张,与本官毫无干系。”

“嘿,你是不敢承认?谁不知道卓不问,是你们这些太监手下的忠犬!”

郑和与蒙毅的争吵声,传出了屋外。

外面守卫的数名内史院武师面面相觑,最后面露苦笑,各自向远处走开了一段距离。

他们当然知道。

郑和与蒙毅,明里暗里争夺内史院权柄,关系一直都很紧张。

二人单独见面时,免不了一番争吵!

但实际上,谁也压不过谁。

只是,阎王打架小鬼遭殃,这种时候,他们还是避开为上。

估计那个卓不问,这次要被当成出气沙包,狠狠收拾一顿了……

屋内。

郑和与蒙毅一边争吵,一边用迅疾无声的复杂手势,交流着真正的消息。

“郑和,大人已成立混元无极门,以刚刚出世的古老隐世道门为借口,让典韦带人占据了整座中栗山。”

“大人对咱们,有什么指示?”

“大人让咱们,促成朝廷正式加封混元无极门。大人一直以来,就是想要更高的官位!”

“我明白。上次让你传递的消息,你已经交给严嵩了?”

“已经交给那人了,明天他会上书,弹劾广源郡和通川郡地方文武。放心,消息材料千真万确,这次严嵩也不会出差。”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庆达,他的罪证我都收集好了,咱们何时让他下台,好给严嵩让路。”

“不急,再给严嵩传递一两次消息,让他在陛下心中,增添些分量。”

“那样也好,我会把庆家抢占民田、打死上百乡民的事,泄露给镇武司,让他们与文官们掰一掰手腕。”

“好,不过此事,一定要做成铁证!”

“你放心,那个庆达绝对翻不了身。左副都御史的位置,他必然会给咱们让出来。”

“我知道了,皇帝那边催得急,你把广源郡的消息都给我,我回去抄录整理,然后呈上去。”

“你应该知道怎么抄!尤其,是有关大人的那些消息。”

“这也不用你来提醒我。”

“那个卓不问,知晓大人不少事情,咱们要怎么处置他?”

“他是大太监亲信,你不要出面动他,我会借口典韦一事,将他贬上一级两级,赶到外郡任职,以后你让他把消息单独传报,那人自然翻不起风浪!还有广源郡的向诗诗,合适的时候,你负责拿下她。”

“好,明白了。”

蒙毅从房中出来的时候,面色看上去显得阴沉。

那就让不远处侍立的内史院武师,一个个的大气都不敢出。

直到蒙毅远离,他们方才直起身来,心中松了口气……

宣裕帝很快自蒙毅的手中,得到内史院有关新晋武圣典韦的消息,还有如今青江郡坪阳四寨的情况。

此时镇武司的镇武使陈彦,镇武副使郑文宪,都在皇帝面前不远侍立。

还有一人,是枢密院所属从二品同知枢密院事郑谐,与郑文宪一样,同样是拥有皇族血脉的初期武尊。

郑谐更有些领军才干,曾率偏军与残胡对阵。

如今刚刚六十一岁的他,累官至从二品太子少保,从二品武散官右武上将,从五品武勋明武将军。

要说七十一岁的郑文宪,是历经三朝的老臣。

而郑谐,则侍奉过上一任的老皇帝。

他们二人,是大乾皇室利用有限的珍稀武道资源,大力培养出的皇族武尊高手,一直得到皇室的信任重用。

至于镇武使陈彦,曾是宣裕帝在东宫时的亲卫,被登基后的宣裕帝亲手简拔,特赐武进士出身的武官。

陈彦多年下来,忠心任事,战战兢兢,在镇武使位置上已有十余年之久。

可以说,在场的这四人,就是大乾所有武官当中,最为当今皇帝所信重之人!

宣裕帝仔细读过内史院情报,看向身边的蒙毅。

“右院监,消息准确吗?典韦背后竟有隐世宗门?混元无极门,之前倒是从未听闻,还有这些消息,内史院是从何人手中得到?”

蒙毅看过在场其他三人,对皇帝躬身道。

“陛下,臣启用了潜伏青国的密线,那人出身大青湖,是青国安插在铁线门中的眼线,铁线门门主铁显,对他十分信任。

实际上,那人更是与我单线联络的密探!

近来,铁线门与混元无极门之间,有过私下接触,所以我从那人的手中,得到这一份混元无极门出世的绝密情报。”

宣裕帝点头。

他知道,蒙毅不会当着陈彦他们面前,说出密探名字,于是口中赞道。

“好,做得不错。”

说着,皇帝将情报递给蒙毅,道。

“让大家都看看,典韦背后的混元无极门,聚集起数百名年轻武者,还有至少三名武尊高手,武师也有不少,一举击杀近千名匪徒,占据中栗山。

青国那边的武人,包括武尊商婕在内,都被他们拿下了。

这应该还不是,混元无极门的全部力量。

不知突然之间,从何处冒出这么一个强大宗门?

盘踞中栗山多年的匪徒,竟被他们一举灭掉。”

老皇帝说着,面色依然平静,看过镇武使陈彦一眼。

陈彦心头不由一颤,知道皇帝对他有所不满。

因为镇武司负有监察天下武人的责任,之前他们却对这混元无极门一无所知,这便是镇武司的失职。

那三人迅速看过内史院情报,心中也不由为之震惊。

武圣太上、武尊护法、武师管事、武者弟子,多达数百的门人,一夜之间聚集于中栗山,就好似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一般?

这让陈彦感觉有些荒谬,更觉得难以置信。

但他知道,内史院收集情报的效率,还要超过镇武司。

多年不曾出错的蒙毅,也绝不会将没有把握的虚假消息,传递到皇帝的手中。

这一切,让他不得不信!

陈彦没有太多犹豫,当即下拜请罪。

“陛下,是微臣失职,罪该万死,之前不曾察觉混元无极门的举动。”

镇武副使郑文宪,也一同请罪。

郑和不敢怠慢,走到那二人身侧,向宣裕帝请罪。

“内史院也有失察过失,请陛下责罚!”

宣裕帝沉默不语。

郑谐赶紧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应怪罪镇武司。

试想一群蛰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之久的武人,他们分散于少有人至的荒野深山,隐秘传承宗门武功,又刻意隐藏起身份?

这般情况,连内史院之前,也不曾察觉分毫!

直至典韦成就武圣,他们方才突然聚集,夺取中栗山。

其中更有不少武尊高手,可见混元无极门,组织紧密,规矩森严,多半对此局面早有预谋。”

宣裕帝面色,有所缓和,看着陈彦开口。

“混元无极门长久隐世,镇武司和内史院,之前不曾察觉,朕对此也不会怪罪。

可是你们镇武司,近来不都一直都关注着那典韦的动向?

还有那金和玉身边,出现的武人们,难道就与混元无极门,没有任何关系吗?

镇武司又怎能对他们门中多达数百人的行动,事先毫无察觉!”

陈彦叩首道。

“臣知罪。”

“哼,知罪,且罚你三个月的俸禄。接下来,镇武司不要在这件事情上,出现任何的差错!”

“谢陛下宽宥,臣会改正错误,尽快查明混元无极门的情况。”

宣裕帝轻轻摆手道。

“起来吧,都起来吧。大家商议商议,如何对待典韦,又如何招揽那混元无极门?他们想要中栗山,可以顺势答应他们。那金家子金和玉,运气真是不错,功劳落在他的身上。”

陈彦三人站起身来。

皇帝说着,对他们点头继续道。

“不管如何讲,中栗山匪患平定,对广源郡地方与广义军来讲,都是一件好事。如今我只要镇武司,想办法拉拢混元无极门。或许,他们门中的武人,也能为朝廷所用?”

郑文宪躬身,接口道。

“陛下明察秋毫,洞幽烛微,远迈历代明君,比肩千古圣皇。得陛下教诲指点,臣等三生有幸,惟诚惶诚恐,尽忠职守,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宣裕帝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口中轻斥道。

“好了文宪,早就告诉你,少拍马屁。朕已经不怪你们了,稍后留下来,陪朕一起用膳。你说说看,又该如何拉拢那混元无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