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皇家会不会将海别公主收为己用。

如同秦王妃被指给秦王做正妃一般。

指给哪一位皇子做皇子妃?

也成为了茶楼酒肆,争相讨论的话题之一。

其中第一个被排除在外的就是秦王。

毕竟一国美色,不可能让秦王一人专美于前。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而在几位已经,到了适龄婚配年纪的皇子之中。

有一位皇子的赔率。

直追目前处于单身且暂未议亲的秦王。

这位皇子便是此次班师回朝的燕王殿下。

有传言燕王殿下在草原回到B京的路上。

对海别公主照顾有加。

而海别公主同样对燕王端药喂水。

两人在B京城内十分亲密。

再结合先前阎王为了逃婚,而隐姓埋名前去投军的传闻。

许多人都在猜测。

燕王会不会为了海别公主继续抗婚女诸生。

然后请旨,另曲海别公主为燕王府正妃。

燕王朱棣到底会不会继续抗婚,求取海边公主。

一时之间成了京城内最火的话题。

但很显然话题的主人公们对于这一系列话题,可以说是毫不知情。

这边刚刚养好伤患处的燕王朱棣。

正努力的支着身子从马车上撑起来。

但路途遥远,一路颠簸而至,纵然燕王朱棣的身体底子再好。

大伤还未痊愈的他。

还是能够感觉到自身的骨头架子,差点就被晃散掉了。

燕王朱棣习惯性的转动着肩膀手臂。

想要缓解缓解舟车劳顿的疲惫。

忽然想起身后的马车中,还坐着一位特殊的客人。

而那位客人此刻想必并不会好受。

于是立刻朝着身边前来接驾的公公摆了摆手,悄悄低语几句。

只见公公眼神诧异的看了看燕王朱棣身后的马车。

然后连忙安排侍卫,护住马车,直接朝着御书房的方向而去。

咕噜噜……咕噜噜……

贴了铁片的木质车马轮滚动在砖石地面上。

特殊的声音,立刻遭到周围宫女太监们的侧目.

朱棣作为皇帝陛下最喜爱的一个皇子,大伤未愈,走路还需侍卫扶持。

却仍旧在宫门处走下马车,被一路搀扶而行。

直至御书房门前。

而这个马车中,不知具体是何人物的人物。

竟然一路乘坐马车到御书房门前。

这不得不让所有人都来好奇。

马车中的这位人物到底是何人物?

很快谜底便被揭开。

燕王朱棣一瘸一拐的追赶上马车。

然后站在车前轻轻将车帘掀开。

“海别公主,目的地到了,还请赏脸下车!”

燕王朱棣十分绅士的伸出一只手来让海别公主搭扶。

然而回应燕王朱棣的却是冰冷的铁锁。

铁索的另一端正是海别公主的四肢。

好在周边,并无言官围观随行。

不然一定惊呼,为何要给海别公主上如此重刑?

双手双脚均被铁链禁锢。

这将是何等罪孽深重之人,才能受此惩罚?

但事实却是。

海别公主身为,燕王朱棣的阶下囚。

先是冒充被元军俘虏的明朝子民,混迹在流民之中。

试图趁乱点燃明军粮草。

后又在逃跑途中,被正在巡逻的燕王朱棣逮了个正着。

但这一切似乎都不值得铁镣加身。

而真正惹怒朱棣。

令燕王朱棣觉得不得不给海别公主用上重型的原因。

却被燕王朱棣把控得死死的。

以至于自家老子朱元璋想要知道自己儿子的近况。

甚至都不能够去询问探马。

而是必须给自己儿子亲自去信,自己儿子才会拨冗抽空的写上几句话,几行字。

先前朱元璋一直在心理悄悄谩骂四儿子不知父母良苦用心。

竟然对自己这个当父亲当皇帝的人,还要瞒东瞒西。。

但直至见到自己的四儿子。

朱元璋才明白,为何这一次自己儿子的口风竟然严格到如此地步。

却原来当日在草原上,朱棣脱困后。

因为重伤且身份特殊,故而不得不成为第一批撤离草原队伍的一名伤员。

而同样撤离草原的队伍中,还有一位特殊的存在,那便是刚刚被俘虏的海别公主。

然而海别公主丝毫没有身为阶下囚的自觉。

一路上各种无礼要求不断,想尽办法拖慢整支队伍的行进速度。

偏偏海别公主的身份摆在那里,又不能真的对海别公主做什么。

一时之间愁坏了押送队伍的李景隆。

然而李景隆一直信奉恶人自有恶人磨这条理论。

然后将目光打到了发小朱棣身上。

故意将朱棣同海别公主安排在一起。

还口口声声说什么。

朱四郎伤势过重,而李景隆一行,均为军人,不方便对朱棣进行照顾。

所以派海别公主来为陈彻打理伤口,更换砂带。

甚至可以考虑暖床铺被。

原本这只是李景隆同好兄弟朱棣之间的一句玩笑话。

两人十分默契的相视一笑,之后各管各的,可以说是互不干扰。

但偏偏这句话就被当事人海别公主给听了去。

于是本就对多次破坏自己计划的朱四郎抱有极度仇视心里的海别公主。

送给了朱四郎一份康复大礼!

某一天,在即将走出草原,进入被B京城的那天。

海别公主趁着为朱四郎换药之际。

朱四郎原本还未养好的伤口上,又多了一道刀痕。

海别公主不知从哪里得到了一把匕首。

然后将匕首一直藏着,直至刺入朱四郎腹中。

“哈哈哈!哈哈哈!”

海别公主疯了般的狂笑不已。

那边的李景隆只能就地休整。

寻找名医为朱棣诊治。

而朱棣为了防止海别公主再度暴起伤人。

又不打算让海别公主太过难堪,以至于无法同草原儿郎宣扬大明天威。

只能让李景隆不顾朝廷法制。

给海别带上了重刑犯所戴的镣铐,并亲自看押海别。

而后的一段时间里,可以说两人“形影不离”。

海别整日里围着朱棣转,李景隆整日里围着海别转。

然后为了防止海别偷跑,甚至为了抓回海别明目张胆找到的漏洞放走的元朝俘虏。

朱棣不得不多次重返草原边界前去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