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淡淡地道。

崔信明听了,身体却一惊。

然后他苦笑着自嘲地说:“我现在不就是一个人了吗?”

“您认为自己目前还是一个人吗?”

长乐带着几分不屑的说。

他以前对这个人还是相当崇拜的,但没有想到自己会那么经不起打击。

就因为在诗坛大会上,败给了李修,从此就一蹶不振。

天天泥沙俱下,以酒为生,连本来从五品官职都为此丢掉!

崔信明受到冷嘲热讽,也没有气恼。

他苦笑道:“是做人还是做事?下面也很想知道两位公主是怎么把我重新振作的?”

高阳起身有点反感地走近崔信明,小声地在他的耳边说:“我们能使您获得房遗玉。”

嗯!

闻听此言,崔信明的整个人就像受到雷电的袭击一样!

‘房遗玉’三个字使他呼吸有些急促。

许多人认为他因为输给了李修而堕落。

却又有谁知,自己最不舍的其实就是今生无缘再次得此女子!

“公主恐怕在说笑声吗?”

崔信明可不是傻子。

他早有耳闻,梁国公早已秘密把房遗玉配给李修。

甚至多次亲眼所见房遗玉出入长安饭店。

高阳和长乐虽地位尊贵,却想感化房玄龄,崔信明明显不相信她们可以。

“我常常听到很多男人开宗明义,宁为英雄一日,不做平凡人生。”

高阳冷笑了一声,“我如果你只要能够拿到房遗玉就算死心塌地我还是愿意的起码我有吧?”

起码我有.

满耳崔信明的话语。

他的眼睛变得有点糊涂了,“公主什么意思?”

“我们刚才已谈到帮助您获得房遗玉使您恢复做人的能力!”

高阳信心满满地笑了。

“高阳公主,下非任人摆布之愚,也求公主明言。”

“嗯!本公主喜欢快人快语。”

高阳大称赞之后,小声地在崔信明的耳边说着什么。

崔信明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的两个眼珠睁大了,似乎快要被眼睛炸开了。

不久后。

崔信明不在。

和来时比起来,他离开时脸上又找回了以前的信心。

仿佛曾经的大唐第一才子,再次归来!

望着身后不见了踪影。

长乐有些担心的说:“妹妹,真没有什么事吗?”

“傻大姐,又能怎样,您等待只有您自己的李修.”

新年前夕。

身负足万火枪军,程咬金终于赶到了去定襄城迎接李靖。

“靖哥!”

“老程!”

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现在的形势怎么样了,突厥近来有什么举动吗?”

带着程咬金,一路发愁。

李靖脸色一凝,沉声道:“形势不容乐观,颉利在我们活捉之后,手下几乎有一半人投靠突利,突利目前的兵力已扩大到二十五万人,但李郎君最后一次给了他们足够的威慑,让他们暂不敢轻举妄动。”

“难怪颉利这厮这么急着回突厥去了,想来也是明白了,他走了,突利定要把他的军马吞噬!”

程咬金一付恍然大悟的样子。

李靖点点头,然后问:“陛下的意图是什么?”

说起正事来。

程咬金回过神来,道:“是的,陛下是说他不会轻易把放颉利这头猛虎送回山上去,这次命令我带火枪军整整一万人,每人一枪,子弹一共一百万颗,还有3个月粮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突厥打得残缺不全,这样他们就不能再拥有对我大唐构成威胁!”

万火枪军!

一百万发炮弹!

李靖一脸震惊之余更是意外!

“哈哈哈!”

他忍不住大笑三声,随即叹道:“有了这支军队,吾李靖不能够战胜小突厥,又怎么能够揽下替皇上征服天下之重任呢!”

这几天他仅能率领3万人,艰难地被困于此定襄城。

那无疑是他从军生涯里最为窝囊的时期。

“传令下,今夜善歇,半夜寅发兵攻突利大军!”

“是!”

......

大年初三早朝大明宫。

李世民像往常一样端起话筒对众大臣边讲边指指点点。

“八百里添急!”

一个紧急的消息,让李世民的思绪中断。

“属下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起!”

李世民坐到龙椅前,急言问:“说急了吧!”

“回禀皇上,李靖元帅初一下午夜时分,发兵奇袭突利可汗的军队,全歼敌人十一万人,俘虏三万人,突利可汗亦被活捉!”

“好!好!好!”

李世民激动地拍了拍龙椅,“李靖真的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哈哈.”

这无疑是大唐建国后最精彩的新闻。

“陛下,这个突厥在三十年之内,肯定没有能力威胁到我大唐了,这些都是陛下的圣明呐!”

“陛下圣明乎!”

房玄龄刚一说话,众臣纷纷跟在他身后谄媚。

必须承认这个马屁让李世民非常的受用。

他脸上悦色渐渐有了几分得意,嘴里却谦逊地说:“小事情啦,一切只是小事情.”

“皇上,这种好消息,大臣认为皇上应当面昭告世人,使人民也欢欣鼓舞,更重要的是使人民了解皇上的雄才大略!”

魏振挺身而出,提出建议。

“臣附议之。”

“臣亦附议.”

李世民欣赏地看了魏振一眼,这个人真的深得他的心。

弑兄杀弟永远是挂在自己身上的烙印!

渭水之门亦被标记为奇耻大辱!

如今只需昭告天下。

威胁中原大地无数载的突厥在其李世民手中解除了重压的威胁,这种注定要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足可洗雪所有!

李世民故作反问一声:“朕这样子是不是有点过于高调呢?”

“不不,高调在哪?”

“高调怎么行,皇上却凭着一技之长高调起来,何许人也敢言!”

几位臣子,马屁接二连三!

“好吧,那就传扬朕的意志吧,马上准备龙辇吧,朕会亲自进城宣布好消息的!”

李世民认为只要长安城里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不出3天,便能在大唐各地传开。

不久后。

辇车,锣鼓,乐队等都准备就绪。

李世民一个人坐在辇车上。

几十名文武百官紧随其后。

李世民专门把音响话筒拿在手里,把这件神器借送给那个念新闻的太监。

太监带着几分兴奋拿起音响跟着话筒连声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