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有人来访
宋公明在墙上写造反的诗词,这就等于已经对朝廷极为不满,甚至已经有和朝廷对着干的想法。
关胜是个红脸汉子,不喝酒的时候脸色就红,喝了几杯酒,脸色更是透红。
他故意的装作喝多的样子,大声的念着宋公明刚刚写下的诗词。
“……敢叫皇朝不丈夫!”
“好哇,这写的太好了!”
有人听到关胜的话,连忙的把关胜拉到座位上。
“千万不要胡说,再过几日可是卢俊义大哥的老母过寿,咱们可不要影响人家的大事。”
拉着关胜的人认为,他们在天安酒楼这里全都是过来给卢俊义老母拜寿的。
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这里万一闹出了什么大事儿,最后可能要把罪过扣到卢俊义的头上。
所以像这种事情不能牵扯到卢俊义的头上,也不能过于声张。
关胜听到这话,故意的拍着桌子说道。
“这狗日的朝廷,就知道祸害百姓,但凡有一个好官,咱们西北怎么能遭天谴。”
“我看那白莲神教说的就对,就应该让天上下来神仙好好的帮助百姓,好好的教训这些贪官污吏。”
关胜在故意的提白莲神教的事情,然后又故意的在说着对方宣传的事情。
王英看到关胜喝多了,又看到宋公明在墙上写造反的诗词,他的心中很是慌乱。
他是个讲义气的人,不愿意让朋友遇到麻烦。
王英喊过伙计,让伙计拿东西先把墙上诗词掩盖,他又对着周边看热闹的江湖中人一抱拳。
“各位朋友,我的这个朋友今天喝的太多了,心情有点郁闷,所以才胡乱的写了点东西。”
“其实他大字都不识几个,所以各位朋友不要见笑,这事儿大家就忘了吧。”
王英说完这话又对所有的人抱抱拳,有人在回应着王英。
“朋友不必多说,没人愿意乱嚼舌根。”
“理解,理解!”
王英听到大家的回应,他不愿意让宋公明和关胜继续留下。
万一再闹出什么幺蛾子,他可收不了场,他干脆让人把他们带回房间休息。
宋公明二人刚刚躺到床上,眯缝着眼睛看着其他人离开,二人就从床上爬起。
关胜到现在还对这个计划疑惑不解,他挠着脑袋问着宋公明。
“咱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呀?我一直都莫名其妙,这么做,难道真能吸引白莲神教的人吗?”
最初宋公明也不知道萧离这么做,能实现什么目的。
他只以为萧离是想通过这种方法钓鱼主动上钩。
他刚才装作喝酒喝多了,然后用余光观察着其他人的反应。
等到又看到远处的人,宋公明明白了萧离这么做是何目的了。
“你说,白莲神教的人抢咱们赈灾物资,他们害不害怕朝廷?他们这么做是不是与朝廷为敌?”
关胜听到这话毫不犹豫的就回应,白莲神教的人肯定是不害怕朝廷的。
他们这么做,不仅仅是和朝廷为敌,也在和西北的所有百姓为敌。
只是现在可能有百姓与江湖中人有同样的疑惑。
他们可能被白莲神教所欺骗。
有人认为物资被抢的事情就是朝廷有些官员自导自演的把戏,目的就是为了把这些物质据为己有。
“既然如此,他们看到了江湖中有人与朝廷为敌,甚至和朝廷准备对着干了,你觉得白莲神教的人会做出什么反应!”
宋公明又提出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算是问题了。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朋友的朋友未必就是朋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这样的话。
现在白莲神教有人看到了宋公明在墙上题的诗,又听到了关胜的那些话语。
但凡是白莲神教的人想要招揽江湖中人加入白莲神教,宋公明和关胜绝对是首选目标。
现在宋公明的心里还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他没有说出来。
萧离吩咐宋公明,喝酒的时候一定要叫上阮小五和阮小七。
最开始宋公明不知道为何一定要喊上这两个人。
虽然他们也有了几面之缘,但还称之不上多好的朋友,最多只能是江湖上的酒肉朋友。
现在宋公明断定这二人肯定和白莲神教有关系。
哪怕这两个人不是白莲神教的成员,他们也和白莲神教之间的关系要比那些普通的信徒好很多,不然萧离绝对不会有这样一番无用功的举动。
现在他们等于已经把鱼儿放下去了,就看鱼儿咬不咬钩,就看对方会作何反应了。
如果真如萧离之前分析的大样,这些人必然会在卢俊义举办宴会之前把事情搞定。
那也代表这两天会有人找他们。
下午,二人刚刚推开房门,还没等走到大厅,迎面就走来两个人,正是阮小五和阮小七。
阮小五热情的和宋公明二人打招呼。
“宋兄弟,你们醒了,我还以为你们还得过几个时辰才能醒。”
“咱们借一步说话。”
宋公明装作还没有完全清醒的样子。
听到阮小五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谈话,他干脆转身又回到房间。
几人刚刚坐下,阮小五迫不及待的就在表示宋公明之前在墙上写诗词那个事情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已经有不少的江湖中人都在议论着这件事儿。
但凡这件事情传入官府的耳朵,只要是官府想要深究,必然会把宋公明抓做典型。
关胜喝多时说出的那番话也不妥当,也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所以现在他们两个人算是埋下了祸根。
“怎会这样子!”宋公明揉着太阳穴,“我是喝多了一时失语,但是连真话都不让人说了!”
“老子早就受够这个鸟气了,我看他们能拿我怎样!”
关胜听到此处故意的一拍桌子。
“我宋大哥说的对,朝廷里的这些狗官就知道贪赃枉法,就应该把他们全都抓住,挨个的全宰了。”
阮小五听到宋公明和关胜在宣泄着心中的不满。
他并没有阻止二人说话,只是表态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大了。
他竖来听闻宋公明有及时雨的称号,心中极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