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狼吃肉狗吃屎
武媚娘这话问的很巧妙,后退一步的人就代表损失了既得利益。
施仕伦刚刚受到萧离重视,正是应当拿功劳向萧离展示自己能力的时候。
西北提督之前承受萧离的怒火,现在正应该拿到功劳来平息萧离的怒火,转变萧离对他的印象。
按照这个观点去分析,二人都应该努力捞功劳,而不是往后退。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认为谁会后退一步,又为什么?”
萧离把皮球重新踢到武媚娘脚下,让她来考虑这个问题。
其实,他也有想考量武媚娘的意思。
武媚娘仔细的思考一番,这才开口回应。
“应当是施仕伦后退了一步,西北是西北提督的西北,他胳膊拧不过大腿,除非皇上在背后给他撑腰!”
萧离听到这话笑了,“皇上不是在背后给他撑腰了吗?”
“不是这个意思!”武媚娘摇摇头,“皇上只在这一件事情上给他撑腰了。”
“皇上可没说要给他撑一辈子的腰,施仕伦底子薄,他后退一步能赢得整个西北官员的好感。”
“他终究要回到京城去当官,他没有必要因为一件事情得罪西北官场。”
武媚娘说完这话,看了一眼萧离,见到对方没有生气,这才继续说。
“人为自己考虑没错,他后退了一步就海阔天空。”
“不管是谁挑头做赈灾的事情,只要能把事情做好,就算达到朝廷的目的了。”
武媚娘话这么说,但心底却有另外一个想法。
这个事情如果西北提督能做好,不但西北官场能打一个翻身仗,西北提督的帽子算是保住了。
萧离此次前来一连抓住了两个贪官,从送回的消息来看,还有几个贪官都受到了处理。
萧离并没有把事情告诉西北提督,这证明萧离对西北官场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西北提督是聪明人,肯定能感受这一点。
他现在就需要做出表态,除了要自行整顿西北官场,最重要的是要解决灾情。
整顿西北官场的事儿,西北提督可以偷偷摸摸的进行,只要把贪官提前处理,然后再报给朝廷就可以了。
赈灾事情却有施仕伦作为钦差大人,萧离又在天堂县亲自坐镇。
西北提督想要做什么?还要看施仕伦的脸色,还要看萧离是否答应。
哪怕拿出有效举措,这个功劳最后安在于的头上都不一定,所以西北提督和施仕伦先要分个高下。
这样萧离就知道在做事情时候,二人是以谁为主。
现在高下以分,表面施仕伦好像吃了亏,实际上施仕伦又占了便宜,只是看看二人心中如何算这笔账。
萧离一直笑呵呵看着武媚娘,这让武媚娘疑惑不解,以为自己刚才的分析有错误的地方。
“怎么难道我还有遗漏的地方?”
萧离摇摇头,武媚娘追问着。
“先生,就告诉我吧,就满足人家的好奇心。”
武媚娘为了得到答案,不惜撒起娇。
这更是让萧离痛快的笑着,笑了半天之后,萧离才揭开答案。
“你的想法很接近施仕伦的想法,这和西北提督的利益又相符合!”
“我可没说你的想法不对,我只想说一点,你是如何判断施仕伦还会回到京城做官?”
武媚娘听到这话一愣,直接反问萧离。
“不回京城做官,难道还要留在这里!”
“之前皇上把他安排在京城周边府衙,不就是为了能让他离京城更近,更好考察吗?”
“这次哪怕不算他的功劳也要回去继续接受考核吧,如果他通过皇上考核,那更应该留在京城做官。”
武媚娘认为萧离的手上没有多少可用之人,现在发现了人才,定然会留在身边悉心培养。
哪怕让这个人才替萧离做事情,也能够解萧离燃眉之急。
这样萧离在朝廷内部慢慢的就多了可用之人,这些萧离的心腹与其他的文官武将不一样。
“我想施仕伦也是这么考虑的,所以他才往后退一步。”
“难道不是这样吗?”武媚娘说到这话,想到了一个惊人的答案,她一捂嘴巴。
“不会……”
“不会什么,大胆的说出来吧。”萧离淡然喝一口茶水。
“施仕伦不会真的要留在这里吧?这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武媚娘认为萧离做事情往往天马行空,其他的人未必能想到答案。
现在萧离如此问她,定然因为大家所想答案不是萧离要给出的答案。
“你要记住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溜溜,狼到哪里都吃肉,狗到哪里都吃屎,有本事的人不管放在哪里都有本事。”
萧离说了两句高深莫测的话语,随后又说道。
“你以为,之前我让施仕伦指定他的手下做了那两个县令,只是让他们临时在那里吗?”
“你以为施仕伦会错过这个机会吗?”
“他安排过去的人,肯定是他信任而且能力又十足的人,一定会让这个人在此扎稳脚跟。”
萧离的意思很简单,现在施仕伦的人已经有几人在这里了,这等于施仕伦并不是孤身一人在这里做官。
如果施仕伦在这里能和自己的手下好好配合,竟然可以做出一番成绩。
现在施仕伦又和西北提督搭上了关系,二人如若能在西北这个地方好好配合,未来西北必然会在他的掌控之中。
萧离从最开始布局,就以深谋远虑。
那时,他只打算让施仕伦留在这里,如若西北提督表现不让他满意,那西北提督就要被他抽回京城。
他不准备直接就把西北提督一撸到底,而是准备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的让西北提督把西北的权力放手。
只需几年的时间,西北地方的官员定然会忘记西北提督。
毕竟西北提督在京城的地方与西北这里的联络肯定费尽力气。
到时西北提督想要做什么,也是鞭长莫及。
还有一句话说的更好,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人走茶就凉。
不管哪个朝代,这句话都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