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消杀开始
莲花清瘟药方不会对任何患者造成负担,反而对华佗大夫的方子是进一步促进。
“这莲花清瘟的方子是我结合了古医书上面的内容,然后又融入个人的想法。”
“你们要等名医我不反对,但是这些人什么时候来,这几天还会有多少人死去,你们能承担得了吗?”
“莫不如我们边等待边治疗,这样总比大家干在这里耗着又无能为力强了许多。”
有大夫认为孙思邈说的有道理。
现在那些即将死去的人或者是重症的人,如果继续的拖下去,那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了。
这些人是值得让孙思邈去做尝试的。
但是那些症状比较轻微的人,如果被孙思邈给治疗的严重了,那他们可就是天堂线的罪人。
一时之间,有人在说着反对的话语。
有人又在说这无奈的话语,还有个别的人在提出建议。
总之场面很是混乱,再加上那些百姓的嘈杂的声音,意见形成不了统一。
孙思邈见到如此,他一咬牙说出一句话。
“嘴上说的再好,永远不如手上做的,我愿意拿几个重症的病人做实验,如果治疗不好,我愿意承担责任。”
“我对我的药方子有自信,你们不是想要看着这些人,就这么死吧。”
听到孙思邈这么说,其他大夫不说话了。
众人把目光分别的盯向施仕伦的方向,又有人看着那些老百姓。
这些老百姓才是得了瘟疫人的亲人,只有他们才有权利决定是否要让孙思邈治疗。
萧离看着百姓犹豫的表情,就知道半信在想什么,他咳嗽了两声,吸引所有人注意力,这才开口说道。
“没有一个大夫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把人救好,现在孙思邈做出保证,这就证明他是有底气的。”
“得瘟疫的人可没有底气再多坚持几天的时间,其他的大夫也没有底气能把这个人的性命在拖几天。”
“我看就让孙思邈先给这些重症的人治疗,他们拖不了时间太长,但那些轻症的人还可以先等等。”
萧离只是认为熬药材和给病人服药之后想要见到效果肯定需要时间,通过这段时间百姓就能观察到是否有疗效。
孙思邈也可以继续的和其他大夫沟通,只要获得大家的信任这个事情就可以解决了。
萧离是相信莲花清瘟药方的。
因为这在他的印象当中是属于一张绝世的方子,就连后世都有不少的人应用这种方式对付类似瘟疫的病情。
通过这一个方子,萧离也知道孙思邈药王的称号是如何来的,仅凭借着这一个贡献,就当得这种称号。
萧离做了决定了,施仕伦当然要按照萧离的想法去做他,并没有打算和其他大夫商量,他是直接下命令。
“你们都是孙思邈的助手,现在就按照孙思邈的吩咐选出重症的患者,然后马上给这些人治疗。”
“众位百姓也不要担心,孙思邈说的对,这不是动刀子,这只是正常的开药方,而且他说的又很有道理。”
有人心中还有疑惑,有人脸上还有纠结的表情。
听到施仕伦的话,他们只能无奈的答应,现在的这个局面能有人帮他们治疗就不错了,他们也只能赌一赌。
有些大夫跟在孙思邈的身边,准备随时看笑话,孙思邈却有条不紊的吩咐所有人应当做什么。
“把所有重症的病人集中到一起,先对他们身体表面进行消毒。”
“对重症病人所在的地方,每隔一个时辰消毒一次,我们必须要保证空间里面没有毒素。”
“为防止交叉感染所有进入这里的人都必须要遮掩口鼻,然后就连鞋子上也要用消毒药品消毒。”
有大夫看着施仕伦,见到施仕伦点点头,他们只能按照孙思邈吩咐的做了很快。
那些重症的病人都被集中到一起。
与此同时,孙思邈按照莲花清瘟的方子配制的药之后,亲自的看着人在熬煮这些药。
萧离听着孙思邈吩咐前面事情,他就已经离开。
孙思邈对瘟疫预防步骤是对的,他无需在那里继续看着了。
第二天,县城消毒开始,到处都充满了灰尘,这些灰尘全都是扬撒起来的生石灰。
只要有人从这里路过,就会感觉呛鼻子和眼睛都睁不开,有人大声的对这些路过的人喊着。
“有条件的都遮住口鼻,不要随意的在街上面转了,全都回家,老老实实的呆着。”
“快回家,用县衙门发的消毒水和石灰,把家里的消毒都做好了。”
“那两个小孩儿快点儿回家去,再不回家一会儿可就要挨板子了!”
县衙知道,有绝大多数的百姓都会配合县衙门的举措,但还有个别的人一意孤行。
他们提前就发了报告,但凡随意的走动,又不遵守消毒规定的人都要挨板子。
陈胜愁眉苦脸的找到萧离。
“先生,现在得瘟疫的人越来越多了,百姓情绪也不像最初!”
“现在大家都在议论瘟疫什么时候能治疗好,会所有的人都被传染。”
因为那些大户和陈胜吴广这些人宣传,最开始百姓情绪还比较稳定。
但是一天增加几百病症,私底下已经有声音流传出来。
虽然大户们还没有察觉,作为最底层的陈胜和吴广每天和所有的灾民在一起,大家的这些议论并没有背着他。
虽然他们能和自己村子的人解释,但还有其他的人对他们的话半信半疑。
陈胜认为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很糟糕,他是一个愿意动脑子的人,所以来找萧离提前解决这个隐患。
“把县衙门现在所做的这些事儿宣传下去,也要让他们配合好好的做,这样就会降低瘟疫的传染几率。”
“告诉他们,西北提督大人已经带着不少的大夫往这里赶来了,现在又有新的药方,再给这些病人治疗。”
“他们现在饿不到肚子,又能有消毒的东西,只要听衙门的话,大家一定能扛过去。”
萧离认为百姓知道这些恐慌情绪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