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朱由检,也着实没有想到这陶谦竟然是如此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管呐。

虽然说,当皇帝的都想要有这样的好官好下属,但是换位一想,要是他坐在陶谦那个位置上,也未必比他做到位更好。

所以说,一个皇帝更重要的是有识人之明。

这样的话,就算是皇帝没有多少能力,但他至少可以保证这个王朝运转下去。

陶谦继续在永州县任职,而孙传庭则是离开了永州县继续去推行摊丁入亩。

大明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说孙传庭要是想要一个一个走下去没个好几年是不可能的。

随着朱慈烺的年级慢慢长大,现在的朱慈烺嘴巴里隐约可以吐出几个自此来。

虽然说,他还只有一岁不到点。

看着已经在地上开始爬来爬起的儿子,朱由检的脸上满是笑意,不得不说,他在这个世界越来越习惯了。

“陛下,陛下,成功了!”忽然,外面传来了咋咋呼呼的声音,若非是朱由检早就习惯了,不然肯定会被吓一跳。

来着是工部负责人沈烜,上一任的工部负责人已经被调到了镇海司。

沈烜长得年轻,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的样子。

而朱由检选择这人当工部负责人,主要是因为此人虽然熟读四书五经,但是偏偏“离经叛道”喜欢工匠生活。

于是就被自己的爹娘赶了出来,最后偶然间认识到了工部的一个人,最后那人把沈烜带到了工部,一点一点往上爬,最终成为了负责人。

“什么成功了?”朱由检淡淡地问道,看着自己的儿子爬来爬去也是一种乐趣啊。

沈烜跑了进来,等看到朱慈烺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好像是孟浪了一些。

“陛下恕罪,是臣把陛下所说的水泥路给发明出来了。”沈烜镇定了声音,说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要想富,先修路。

所以说,他在国库有了一笔小钱之后,就让工部的人开始负责水泥的提炼了。

水泥的造假很低,但是效果很好。

“陛下,水泥的成本虽然很低,但是如果想要让整个大明都用上水泥的话,恐怕也是一笔不小的消费啊。”沈烜说道。

他并非只是一个只知道低头做事的人,对于民生他也知道一些事情的。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此事不用担心,你们先大批量生产出来,朕到时候有用。”

见皇帝没有说出来,沈烜也不可能打破砂锅问到底,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其实朱由检的办法也很简单,大明的国库没有,大明的百姓们没有钱,但是大明的商人和大明的某些官员们可是有钱的很。

不然的话,后世的明末,这些大臣们被抓起来后也不可能还能给叛军几百万两的白银。

现在朱由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金银财宝从他们的口袋里掏出来。

“王伴伴。”朱由检说道。

在御书房外面等着的王承恩立马走了进来,恭敬地说道:“陛下。”

“嗯,有件事情要你去做……”

大理寺。

吕康看着一本正经地坐在座位上查看案卷的于赞,叹了口气说道:“于寺正,这打更的都已经不知道走过了多少趟了,你怎么还不回去呢?”

于赞脊背挺直地继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翻看着案卷,说道:“因为睡不着。”

吕康一听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说道:“这件事情也急不来,你要是这样没日没夜地查下去,万一你的身子骨出了什么事情,到时候又让谁来给你们查这件事情呢?”

“也许有人,但是你会放心吗?”

于赞看了吕康一眼,说道:“若是直臣,下官自然放心。”

吕康见没有办法说服对方,也不再坚持,只好说道:“既然你这么坚持,那我就先走了。”

等到吕康离开后,于赞这才动了动脖子,不得不说在吕康在这里实在是太让人紧绷了。

“吕康……”于赞口中呢喃着这个名字,要知道他在祖父的案子里其实是看到过这个名字的,但是后面的调查,却发现和此人没有什么关系,这就让人格外疑惑了。

于赞叹了口气,海禁这件事毕竟是干涉到大明的国策,所以说调查起来没有那么容易。

皇宫中。

朱由检准备了几套衣服后决定去外头走走,毕竟整天待在皇宫里也实在是太闷了。

“姚爱卿,这几日朝廷上的事情你就看顾着点。”朱由检吩咐道。

现在还是内阁的制度,内阁人员就是郑以伟、施来凤和程国祥,对于这三人,朱由检还是比较满意的。

都不是贪官,做事也是比较认真的,并非是那种油腔滑调之人。

“是。”姚启圣答应下来,对于皇帝的信任,他还是很感动的。

朱由检换了衣服之后,带了两个侍卫就出了宫。

自从朱由检当上了皇帝之后,宵禁也改了,毕竟这大晚上的万一办公晚了,还回不了家,岂不是个很难受?

所以为了臣子的身心健康,朱由检就改掉了宵禁的时间。

两个侍卫也是宫中的禁卫军,要知道在大明,能当禁卫军的绝对不是简单角色,都是家里有矿有权的富二代。

他们今日被选上来陪着和皇帝一起夜奔,一开始是有些兴奋的,但是在京城逛了两圈之后,他们有些懵逼了,皇帝这是在做什么?

朱由检其实没有做什么,他只是太无聊了。

正想着,忽然前面的那条河上来了一艘画舫。

画舫这东西很宽泛,有些画舫是官宦人家的子女请客的时候,去看看风景;也有一些是青楼这样的地方想要推销一下自家楼里的头牌,所以会这么做。

不过现在大晚上了,肯定是后者。

这么想着,朱由检来到了河边。

看到画舫,原本是纨绔公子哥儿的两个侍卫瞪大了眼睛,连忙劝道:“陛下,这上面着实不是好去处啊。”

这要是被大臣们知道皇帝去了青楼里,皇帝可能是被弹劾几下,可像他们这样的侍卫,就不是说几句就了事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