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永州
陶谦感激地看了一眼孙传庭,说道:“不管最后永州究竟有没有改变,下官就在这里先感谢孙大人了。”
孙传庭笑了笑,说道:“无须言谢,都是为了百姓。”
陶谦点了点头:“孙大人好意怎么不言谢,这样,当初下官来到永州之前,也在别的县里做过一些事情,那时候买了一桶好酒,正好给孙大人尝一尝。”
皇宫中。
朱由检终于明白他是哪里觉得不太对劲儿。
历史上的明朝奔溃一个是因为小冰河期的天气原因。
另外一个就是土地兼并的太严重了,因为太祖皇帝体恤百姓,于是土地这方面的税实在是很低。
再加上一些藩王和豪绅们是不用缴税的,所以他们强买强卖百姓们的土地。
让百姓们成为了自家的佃户,这样一来,百姓们要交的就多了。
再加上后面,交的税太少了,有的人就把脑筋都到了别的地方,导致把压力更是转移到了百姓们的身上。
是以,朱由检觉得那个永州县的县令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个县令见识过了外面的繁华之外,当真愿意被四面环山的日子困住一辈子吗?
朱由检是不相信的。
“赵二。”朱由检喊来了一个锦衣卫,正是赵成精心培养过的赵二,算是一个接班人。
赵二立马来了;“陛下。”
朱由检说道:“你带人去永州县查查那里的情况,着重查找永州县百姓的土地和赋税,记住要秘密查探,不要被人给发现。”
赵二见朱由检严肃的模样,点了点头说道:“是。”
过了三日后,孙传庭自然也接到了朱由检的来信,心中一个咯噔,难道这个永州县县令陶谦并不那么简单?
可是,孙传庭在这里过了三日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啊。
这实在是太过于奇怪了。
“孙大人,您不是说今日就要走了吗?”陶谦看到孙传庭还在,眼中闪过了一丝冷意,不过转瞬即逝。
孙传庭笑了笑,说道:“这不是太累了,本官要走遍整个大明,好不容易来到如此山川秀丽的地方,就想着留个几日。”
原来如此。
陶谦有些担忧地说道:“可是陛下的命,孙大人就不怕耽误了。”
孙传庭拍了拍陶谦的肩膀,哥俩好地说道:“只要你不是,我不说,谁能知道?”
“再者说了,本官时常也会在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耽搁片刻,不碍事的。”
陶谦放下心来,说道:“这样最好,正好今日我们县里要举办河神节,若是孙大人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哦,河神节?”孙传庭脸色微变地说道,
“我听说过一些,要找什么童男童女扔进河水送给河神,不会就是这样的吧?”
陶谦好笑地说道:“孙统领误会了,不是这样的,我们就是围着一条河转几圈,跳跳大神,然后吃个饭就行了。”
“既然如此,正好我也去看看。”孙传庭说道。
陶谦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下官就把孙大人的名字给记上去了。”
孙传庭忽然感觉到背后渗出了冷意,总感觉陶谦说的这番话有些奇奇怪怪的。
皇宫中。
兵部尚书阎鸣泰走了进来,恭敬地说道:“参见陛下。”
朱由检让人免礼之后,让小太监抬了两箱东西上来,正是先前批量生产的火器。
虽然说现在内务府的制造能力还不够合格,但那是对于后世来说。
对于大明来说,内务府的制造速度和质量已经非常不错了。
包括这些火器,看上去数量少。
但是事实上,这些火器是最先进的一批,所以有了就相当于距离别人一大截了。
阎鸣泰看着这些火器,呼吸忽然急促起来。
他虽然是兵部尚书,管理着天下的兵马总务,但是事实上,他并不去上场打仗。
但是他也看到过李自成这家伙手里的一些武器,看起来很是先进,想来就是陛下给的吧。
李自成这家伙还真是深受陛下的宠爱,第一个就得到了这些先进的火器。
“火枪事关重大,除了有敌人之外,平常的时候不能握在他们的手中。”朱元璋说道,不放心地又叮嘱了一句。
“记住,这些火器必须找人严加看管起来。”
朱由检可不想像后世的某个国家一样,自由地不得了,大街上随便走走,说不定就要被中弹了。
虽然说,这种可能性很少,但是如果中弹了,那就是百分百的概率。
谁敢赌?
阎鸣泰自然清楚朱由检这番话的分量,毕竟谁没有几个仇人呢?
朱由检赞赏地点了点头,看着阎鸣泰说道:“这样最好,不过前几日,你先让士兵们练练手。”
“不然有了武器却不会使用,这样和没有也差不多。”
“是,陛下。”阎鸣泰恭敬地说道。
小太监跟在阎鸣泰的身后,将这些火器给拉了出去。
书房内,朱由检叹了口气,上面正是火炮的设计图。
对他来说,现在发展科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经济,他不是很懂,自然只能让他慢慢恢复,自然若是自己恢复不了的话,那么必要时他就会出手。
“陛下,于大人来了。”门外的宦官说道。
听到是于赞过来,朱由检高兴地说道:“让他进来吧。”
于赞风尘仆仆地从大理寺赶了过来,身上满是灰尘,看得出来是去了不少的地方。
“这么急急忙忙地赶过来,是查到了什么?”朱由检让于赞免礼后,说道。
于赞面带交集,急促地呼吸了几下,平静了心绪才说道:“陛下,查到了历年关于倭寇的事情,沿海的一些百姓其实遭受到了倭寇的好几次的打劫。”
“他们去报官,但是县里呈上去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原本以为是衙门不作为,所以这些百姓们去郡守府也闹过。”
“但是无论怎么闹,都是没有用的。”
最后还是一个县令好心的提醒道,说是京城的大理寺根本没有受理。
所以他们没有办法,也不敢轻易出兵。
而且他们也不想找事,万一倭寇没抓到,反倒是多了一笔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