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圣命不可违
群臣没有再反对,朱由检也不想借机生事,便直接退了朝。
御书房外,王承恩站在门外,看着远处走来了孙传庭和姚启圣。
此刻的姚启圣又恢复了脸上的豪迈之色,看上去就如同以往的游侠一般,潇洒自得,无拘无束,但是脸上又多了几分稳重,令人觉得有信服力。
之所以这几日的宴会姚启圣都没有参与,这是因为他去亲自去江南清丈土地了。
在官员们以为朱由检拿出摊丁入亩是重要事情的时候,朱由检已经派了姚启圣去清丈土地,为的就是要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姚启圣虽然满脸灰扑扑的,但他却是满脸的欣喜之色,因为他完成了皇帝的任务。
“陛下所料不错,一开始臣在江南的确是遇到了一些受阻,不过幸好,有了蒋大人的经验,臣总算是不负所望。”姚启圣说道。
当初朱由检让蒋必成先把游县的土地清算掉,并且将这些经验全部都交给了姚启圣,于是接下来姚启圣就自己行动,前往江南将所有的人丁和土地都清算过了。
“陛下,这是黄册。”姚启圣将得来的黄册交给了朱由检,说道。
朱由检打开了看一看,微微皱眉,对着一旁的王承恩说道:“去岁的赋税和黄册都拿来。”
王承恩亲自去仓库拿来了朱由检要的东西。
两相对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还有很多土地和人口都是被掩藏了起来。
贫穷没有土地的百姓因为要给朝廷人丁税,逼不得已卖儿鬻女,或者把亲人的户口迁出去,变成了客人,总之是各种各样的隐藏。
而那些乡绅们,因为是秀才或者举人,都是可以少缴税甚至是不缴税,而为了多兼并土地,就买通当地的官员。
总之,都是堂而皇之地在钻空子。
朱由检眯了眯眼,冷笑道:“朝廷免去了这些有功名在身的人都赋税,倒是让他们快活出一肚子的坏水来了。”
见朱由检怒气冲冲,在场的几人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良久,孙传庭才说道:“陛下如今的话举措可以将这些蛆虫一扫而过。”
姚启圣却还是有些担忧:“不过,每条律法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若干年之后,说不定也会有人从中找到漏洞可钻。”
朱由检笑着摇了摇头:“若是倒那是,便再改就是。祖制若是妨碍到了百姓生活,妨碍了大明的发展,那为何还要继续遵守?”
“那些文官们口口声声说要遵守祖制,这是因为若是朕改了祖制,便会侵犯到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赚的钱大大减少,所以他们才会不停的反对。”
崇祯时期的文武百官每个人都要比国库丰盈多了,可即便如此,崇祯向他们借钱,却没有几个子漏出来,可见家国大义在他们眼前还比不上几个银子。
孙传庭很赞同,说道:“是,陛下,臣必定将此事办的漂漂亮亮的。”
一旁的姚启圣说道:“陛下,此行臣还带了一个人过来,正是此人,在途中屡次帮助臣,才能让臣有惊无险地回来了。”
听姚启圣这么说,朱由检就猜到是谁了。
当初于赞回来后,自告奋勇地说想要去处理这件事情,朱由检也就随他了。
两个兄弟是两种性格。
于赞想要洗清家族的污水,并且和于少保一样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但是他的兄弟不一样,他想的是洗清自家冤屈之后做个潇洒的自由人,可以带着母亲四处游逛。
可以说,挺有自在潇洒的意思。
于是,朱由检就给了他们一大笔钱,让他们随意处置。
至于于赞,则是跟随者姚启圣去处理土地的事情了。
面对这个人才,姚启圣也是万分欣喜。
要知道,江南的士绅可不仅仅只是举人和秀才这么简单,大明都过了那么多代了,一些士绅的亲戚有的都在京城做了官。
还有的家里有人做了官,就和另外的做官的家族成了姻亲关系,可谓是盘根错节,梳理都梳理不清。
这样的情况,姚启圣一开始根本都无从下手,他现在虽然是首辅,可若是将这些人惹恼了,说不定这些人在京城的官员集体抵制自己,这种情况,可能连皇帝都保不了自己。
这种时候,没有人可以给自己出主意,就算是有,也都是馊主意。
最后还是于赞站了出来对着姚启圣说道:“士绅们虽然盘根错节,但是他们并未是一体的,若是利益纠葛,他们便会不战而屈。”
姚启圣皱着眉头,不太明白,要知道这清丈土地的利益可太大了,他们怎么会傻得内讧呢?
于赞淡淡地说道:“姚大人何时看到过有钱有人的地主起兵造反的?他们这些人,是不可能造反的。但是偏偏这样的人,肯为了一些利益和他人争得头破血流!”
“所以,姚大人只要先杀鸡儆猴,然后说配合工作以及举报者就可以少交罚金,这样的话我想有不少人乐意这么做。”
听了于赞的话,姚启圣恍然大悟。
说实话,这样的手段根本不够看,按照姚启圣的年纪来说他已经看到了很多个例子,但主要是他在忌惮这些士绅,所以陷入了一个误区。
于赞继续说道:“在清丈土地的时候,还要和百姓们说明摊丁入亩的事情,这样才能让百姓们对朝廷有希望,不会因为士绅们的一两句话被挑拨。”
听了姚启圣的话,朱由检脸上满是赞赏,不愧是于少保的后代,和于少保一样有勇有谋,且忠君爱国!
“宣。”朱由检说道。
于赞走了进来,昔日黝黑的皮肤已经白了几个度,看上去一表人才。
“草民参加陛下,陛下万岁。”于赞沉稳地说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免礼,方才姚启圣和朕说了你在江南地区,你做的很不错。先前朕答应过你,只要你制造好那些火器,便会给你的家族洗刷冤屈。”
“如今你帮助姚启圣成功地办成了这件事情,也是再给大明立功,所以,朕可以答应你一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