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劫粮
“你们二位暂且到内务处报道,王承恩会让你们暂时住在内务处。”
朱由检说道,“你们两个的职务还没这么着急,朕想给你们找些老师,先学习一番。”
“多谢皇上!”
二人跪下谢恩。
“你们不能作为锦衣卫成员,所以之后的吃穿用度朕会为你们安排。”
朱由检一边思索一边继续说道,“可能要委屈你们一些,这些时间你们不能离开。内务处学教部的成员,等级同六部郎中。”
“臣遵旨!”
听到自己能够如此被皇上重用,王慕心中激动不已!
“臣遵旨!”
赵阳明反应慢半拍,紧跟着王慕一起行礼。
“赵方,派人带他们到王承恩那儿去。”
朱由检说着看向赵方,“叫四大指挥使来。”
王慕和赵阳明离开之后,赵方站在朱由检的身边。
“皇上,是粮食之事?”
他问道。
从之前朱由检的话中,他听出了些许。
既然钱不够可以从贪官抄家所得,那么粮食不够,也可以通过抄家这类的方式进行。
经过这些日子的抄家,国库和锦衣卫的手中也拿到了不少钱。
“这是其一,朕也想看看锦衣卫训练的成果。”
朱由检说道,“抄家的贪官已经都集中起来了吧?”
“已经集中起来,他们的把柄都有记录。”
赵方说道,“都已经根据他们俸禄和在朝中的年份留下了相当的财产,剩下的全都收归国库,还是老样子锦衣卫一成。”
“嗯,不错,锦衣卫的钱一方面是朕拨款,剩下锦衣卫私自的钱财也要妥善管理,一些朕来不及拨款或者有些内部的奖励都需要用这笔钱。”
朱由检点点头,“这笔钱主要还是未来将锦衣卫的势力派出去。”
“臣遵旨!”
赵方点头道,“皇上,方才所说训练成果之事是为何?”
“锦衣卫训练得也有段时间了吧?”
朱由检说道,“也应该看看成果,虽然时间有点短,但可以以新老搭配的形式。”
“究竟是何事?”
赵方还是没有明白,“查抄也需要训练?”
“不是查抄,是干点危险的事情。”
朱由检说道,“劫粮!”
两个字一出,赵方惊了。
劫粮?劫谁的?怎么劫?
“这是一整个计划,第一步,晋地和江浙这两个行省是目标。”
随后在四大指挥使前来之前,朱由检将他的计划给赵方说明。
朱由检想的办法,就是从暗中劫粮。
并且未造成其他势力所为。
现在冀北行省之外大部分都打得不可开交,因此粮草运输会特别频繁,趁着这个时间段去查清楚割据势力运粮食的线路,数量。
在确认以后,制定计划,出手劫粮,随后伪装。
一方面能够解决冀北行省即将因流民出现的粮食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让锦衣卫能够得到训练。
“臣明白了!”
赵方点头道,“锦衣卫确实需要如此实战!”
他很清楚如今天下四处割据,他们锦衣卫未来肯定会要渗透其中,为皇上获取信息,破坏敌人的计划等行动。
劫粮的难度不大,正好能够训练锦衣卫的战斗力!
“但,说到底还是有些危险,一定要调查好再行动。”
朱由检说道,“记住,确定好运粮队的粮食数量,护送军队人数,经过的路线,从中找到最好的行动地点。”
“臣明白!”
正说着,四大指挥使已经来到了朱由检的面前。
“参见换上!”
他们说着就座。
“都来了,正好,讨论一下接下来的实战行动。”
朱由检将刚才和赵方说的行动给他们说明了。
“吏部使,你确定参与行动的锦衣卫,限制人数,小规模行动。”
朱由检安排道。
户部使负责钱财和之后粮食运进来的调度。
兵部负责制定总计划,工部则是负责装备的采购和制作。
“这件事赵方你亲自指挥,记住这件事有些危险,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所有牺牲的锦衣卫,包括他们家人和亲戚全部都要发放抚恤金。”
朱由检命令道,“按照碑上条例所规定的阵亡情况去发放。若是没有亲人,这笔钱就用来招收新的锦衣卫。”
“是!”
众人行礼。
安排完这些,朱由检松了口气。
想着从开始重建锦衣卫到现在已经将近一个多月,这也代表他已经接近一个月没有管理朝政。
其间虽然跟姚启圣通过气,但他也明白绝对不能如此长期这样下去。
不过,他还不能回头管朝政,内务处还有的是他要操心的。
锦衣卫如果没有得到限制,很容易会出现下一个魏忠贤!
尽管有足够的思想教育,但他可不指望没有约束的规矩和单纯的道德规范能够压制所有的锦衣卫!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贪腐影响之下,原本正直的锦衣卫也会慢慢被影响。
就拿赵方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奖惩,他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贪官”。
也正是朱由检所谓的抄家的钱财一成给锦衣卫才暂时制得住他们!
这么想着朱由检已经回到了皇宫。
来到书房,奏折已经被堆成山。
将近一个月的奏折他一封也没有处理。
这还是姚启圣处理过部分的前提,大多数的事情,姚启圣还是无法做主。
朱由检坐在书房前,察看奏折。
都不是小事,主要还是一些大臣在上奏告老还乡,有些是在推荐新的任职人选。
现在科举考试断档的情况之下,很难补充新的官员。
不少现在的官员都害怕锦衣卫抄家,因此想要就此告老还乡跑。
朱由检一封一封给予批示。
这些贪官污吏拿了钱就想跑?哪有这么简单?
陈泽给的名单上之人他会放他们回去,前提是把贪的钱全部吐出来!
朝纲之上,锦衣卫暗中不断运作。
在新的锦衣卫训练这段时间,先后有三十多个官员被抄家,他们的钱财大部分都归入国库。
经过林尚英的密折报告,现在国库之中已经有一千四百万两。
不过粮食还是很少,若是有大规模的饥荒,各县开仓放粮撑不过六天!
好在大部分的奏折都是报告他们想要告老还乡的。
所以朱由检批示得很快,他批了整整一天,便完成了所有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