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内务处
走进大门,他们见到不少工匠正在修复房子,院子中的杂物也已经被一扫而空。
期间不少锦衣卫也在绑着工匠搬运材料。
整个锦衣卫府大有兴建的样子。
一路往里走,他们发现这些工匠脸上都带着笑容。
来到锦衣卫府主楼三层,大堂之中,他们看到皇上似乎在讨论者什么。
“皇上,人已经带到了。”
林尚英说着,并未行礼。
“参见皇上!”
陈泽、孙奎和曹满贵在门口下跪行礼。
“免礼,以后来这儿,不用行礼,省点时间。”
朱由检说着让他们进来。
大堂之中长桌之前已经给他们安排了座位。
“你们想好了么?”
朱由检看向新来的三人。
“皇上,臣原以为皇上肝脑涂地!”
曹满贵率先说道。
“嗯,陈泽,孙奎,朕看你们两个的能力也不错,未来大明革新,也会有你们一席之地。”
朱由检说道,“不过现在要以锦衣卫为中心。”
“皇上有什么臣能做的,臣定当拼尽全力!”
陈泽表态之后,孙奎也跟着表态。
毕竟能明目张胆贪钱的朝廷,谁不喜欢?
“那之后立碑的事情,就暂时交给你们工部,曹满贵,你必须只用新人,甚至是百姓。”
朱由检说道,“若是泄露任何锦衣卫中秘密的,斩立决!”
“臣遵旨。”
曹满贵说道,“不过还是要皇上拨款才可。”
“林尚英,这个事情你去处理,对外就说是曹满贵要贪比一笔钱救急。”
朱由检说道,“陈泽,朕需要你删选官员。列出一批收钱不办事的官。”
“皇上的意思是……”
他以为皇上还要杀,“杀了?”
“不,抄家先从这些人抄起。”
朱由检笑着说道,“明日朕会发布捐款令,从朝臣这儿募集银两充实国库。目标是一千五百万两。若是不足,就拿那些人开刀。”
“臣明白了。”
陈泽点头道。
“抄家的锦衣卫依然是老规矩分成。至于陈泽,朕要你给三十个名字,每个名字一万两。等到募钱完成,三十万两hui由林尚英拨给你。”
朱由检说道,“朕还是要重申一遍,这些都是暂时的规则,等到锦衣卫条例和未来为官条例出来,都会改变。当然奖惩的方式不会变。”
陈泽心中一喜,虽然钱有些少,但只要自己持续做事,就能够拿到钱!而且这个钱,是皇上奖励的,不需要偷偷摸摸!
曹满贵也是因为这才加入了锦衣卫。
四人在锦衣卫中隶属于暗卫管理。
与之相对的,是锦衣卫中的明卫,负责护卫,正面调查和处理皇上安排的事务。
“好了,这是最后一次讨论锦衣卫条例。”
朱由检说道,“所有锦衣卫的意见反映上来了么?”
说着他看向赵方。
“由锦衣卫吏部使收集已经全部做成奏折。”
赵方说着,拿出奏折,并且给其他人说明。
经过这几天集中的讨论,加上眼下全体锦衣卫的意见。
锦衣卫条例即将完成。
陈泽看到了锦衣卫条例,心中也惊叹不已。
赏罚分明,有基础的俸禄,还有提成,若是立功还有明确的奖励。
以前魏忠贤治下条例模糊不清,随时都能变。
四位大臣心中震惊不已。
随着最后一次集中讨论,锦衣卫完整的条例交到了曹满贵的手上。
“记住,把人请进来,雕刻之后,让他在锦衣卫工部使之下管理。”
朱由检说道,“工部使,完成之后,就立在锦衣卫府的大院里,让所有的锦衣卫都熟记。吏部使,根据条例去招人。”
“遵命!”
两位指挥使微微点头。
就在众人以为讨论结束的时候,朱由检提出了新的东西。
“朕还要组建内务处。”
他说道,“在宫内,又王承恩管理。”
随后他说出了内务处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内务处会审查锦衣卫,并对锦衣卫进行考核,保证锦衣卫的忠诚和“清廉”。此为内务处的审查部。
第二部分,朱由检打算亲自开办教授学问,此为学教部。
第三部分,是辅助朱由检处理和分拣奏折,此为机要部。
审查锦衣卫众人没有异议,经过朱由检这么多天的“思想工作”,锦衣卫都认为,不仅仅是要自己约束自己,更要有一个独立部门能够约束锦衣卫的行为。
这样才能够保证锦衣卫内部不会出现问题。
“皇上,学教部是为何?”
陈泽有些不明白,教学应当是私塾的事情,皇上怎能去做这些教学的事情?
“天下大乱,朕还能指望科举么?”
朱由检眉头一皱,“通过朕亲自教导培养出一批能够做事的人。总比让那些官员推荐人来的清楚吧?”
“臣懂了。”
陈泽点头。
通过锦衣卫条例中删选,内务处的规则很快也立出来。
朱由检清楚,现在这些都还只是框架,需要时间来慢慢实现。
他不知道自己还剩多少时间,三年是最宽松的状态。
万一有哪个割据势力不顾一切冲自己,打倒京城,可就不好说了。
告天下书的缓兵之计,他也不清楚究竟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与此同时,中原地区正打得不可开交!
相比于晋地行省和江浙行省的正规军,李自成手上的农民军势头比较弱。
作用冀南行省的优秀位置,李自成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
因此很多的势力都在攻打他。
他只能一边带着军队撤退一边寻找新的据点。
江浙行省黄旭阳的军队,已经一路往西打了庆州徐州,沿路不断策反残兵,已经成了一股很大的势力。尤其是福清行省军队全体倒戈,让黄旭阳有了向南进发的机会。
晋地和陕地两大割据势力一直在边界上来回攻打。谁也没有让谁。
两广云贵虽然按兵不动,但也派出了不少散兵集团去突袭李自成,防止他南逃将大批军队引过来。
所有的势力都在抓壮丁扩充军队。
割据战争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而在这纷争混乱的大明领土上,只有冀北行省幸免于难。
由于告天下书的存在,冀北行省没有抓壮丁扩充军力,也没有设置太多的防御劳民伤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