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锦衣卫条例
经过之前的失误,他有思索过。
在原来的历史线中,姚启圣后来是作为清朝的官员发光发热。
这只能证明姚启圣有能力,但并不代表他不贪,不代表他对大明忠心。
当前能够作为自己心腹的只有赵方一人。
林尚英还得看他后续的表现。
“臣遵旨!”
姚启圣心中有些激动。
这代表他的现在拥有的权利无异于宰相!甚至是能够独揽大权!
不过他自己还有皇上交的任务,朝中新规的起草迫在眉睫。而且还有举人和百姓的议事大堂的相关事宜。相比之下他的压力非常大。
眼前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锦衣卫。
有姚启圣暂时管理,他可以抽开身建设锦衣卫。
等到姚启圣退下后,朱由检便带着王承恩前往东厂。
现在的东厂一副残破的模样。
没有了魏忠贤东厂中所有的东西都停下了。
走到门口,他见着门口东厂的牌匾都已经歪斜。
“来者何人?”
黑暗中一名锦衣卫突然现身,提刀拦住。
他的眼睛炯炯有神,带着些许朝气。
“大胆!见了皇上还不退下!”
王承恩大喊一声。
“诶!不用,朕只是来看看。”
朱由检说道,“你的状态很好,带朕去见赵方。”
“属下不知皇上前来,请皇上恕罪!”
那名锦衣卫收刀跪下行礼,“属下这就带陛下去见赵统领!”
说着,他跟着这名锦衣卫一路往里走。
不仅仅是门口,院子里也杂乱不堪,衣物柴火都随意乱丢。
穿过院子,绕了几个房间,朱由检见到了正在讨论的赵方。
“参见皇上!”
赵方见到打开门的是皇上,便立即带着人下跪。
“免礼。”
朱由检说道,“朕这回是来看看成果如何。”
说着他坐在席间,“都坐下吧。”
锦衣卫作为他手上第一个重要的机关,必须亲力亲为!
“启禀皇上,如今有几个事项需要讨论。”
赵方松了口气,本来他还要揣测皇上需要什么,但如今皇上已经来到此处,便可直接将决定权交给皇上。
在他的介绍下,锦衣卫如今面临几个大问题。
首先是人员不足,尤其是训练问题。
整个东厂西厂加起来剩下的锦衣卫不过一百人多人,这几天在外地收到命令回来的锦衣卫加上的话也不到两百人。
第二,虽然经费有了,但东西厂的日常起居生活的地方都已经受损,宛如贫民窟,要重建需要很大的精力。
第三,锦衣卫的新规定还未制定,许多锦衣卫无所适从。
“朕已经知道。”
朱由检点头道,“在新规出来之前,就暂时做一些监视的任务。包括跟林尚英联络的事情。之前的三百万两根本不够用。”
“是!”
赵方说道,安排了其中一个指挥使先行离开做这些任务。
他也明白大明现在急需用钱。不仅仅是他们锦衣卫,还有各种其他的开销,尤其是北边山海关的将士们。
“接下来,还是锦衣卫的规划问题。”
朱由检说道,“东厂西厂,合并成锦衣卫府,朕会拨款重建。但一定要让钱给到负责重建的工人手上。若还是缺钱,抄几个大臣的家。”
“林大人还没联络……如此抄家恐怕不妥吧……”
赵方有些担忧地说道,“皇上,万一抄错了呢?”
“抄错了,就换一家抄!”
朱由检一拍桌子说道,“如今朝堂之上,有几个干净的?抄完就把他带到朕的书房!钱,老样子,你们私下拿一成,剩下的进入国库。对了,现在执行任务的锦衣卫,全部记功劳,这个月之后,按照每人每天一百两为基础补助,查抄有功的,额外每人一百两。”
听到此话,不仅仅是赵方,两边上三个指挥使得眼神都激动起来。
“当然,这只是临时策略,在规章制定,锦衣卫重建以后,就要按照规章来行事。”
朱由检补充道,“朕想过,锦衣卫之下分吏,户,兵,工四个部门。与六部类似,吏部负责锦衣卫内部人员的记录,户部负责锦衣卫的拨款申请,兵部负责锦衣卫的训练,工部负责锦衣卫专用的器械打造和日常的衣食住行。”
“遵旨!”
赵方点头,剩下三个指挥使也点头。
他们都明白,四部的意思,赵方作为总的统领,剩下的四个指挥使作为四个部门的总管理。
“魏忠贤管理锦衣卫确实不错,但欠缺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朕本来打算亲自治理之后和魏忠贤商量的。”
朱由检说着叹了口气,“待到锦衣卫重建之后,朕会让人着手厚葬他的。”
现在人死了,他想怎么编就怎么编。控制住锦衣卫的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多谢皇上!”
赵方和指挥使起身作揖。
“都坐下,朕虽然为一国之君,但此番小事可以不需行礼。”
朱由检说道,“未来锦衣卫除了在大庭广众之下需要行礼,私下繁琐礼节可以酌情面免去。现在继续。”
“皇上,这是臣根据魏公公先前的规定所作出的新规文本。已经结合了皇上的奖惩手段。”
赵方将他们这些日子加急做出来的规则草稿放在桌上。
“第一条应是,锦衣卫以保卫大明和皇帝作为第一要务,违反此规直接抹杀。”
朱由检说道,“这是最基本的。”
“遵旨!”
赵方说着在现在的第一条前加了一条。
他们跟着朱由检一条条看下去。
一些锦衣卫正常的规范,魏忠贤已经布置得很好。
当然朱由检清楚,魏忠贤的规定从来都是以自己为核心的。
很多贪钱和滥用权力的规则也在其中。
“大致还可以,只是……”
朱由检说着指着几条,“这些太过于模糊,需要明确一些。作为锦衣卫的条例,所有的锦衣卫都需要遵守,若是不明确,就会出现滥用权力和贪赃枉法。”
说着,赵方也随机将这几条做出简单的修改,让规则更加明确。
“皇上,奴才觉得这条似乎有些过了,照大明律例,可是不允许的。”
随着气氛越来越好,王承恩也参与讨论。
“这是锦衣卫的需要的行事规则么?”
朱由检看着酌情扣押杀人这几个字眼。
“皇上,魏公公在的时候,很多事苦于没有实际证据,他们藏得太好,所以臣觉得酌情扣押还是放在规定上。”
赵方解释。
“这样,改成锦衣卫可以酌情扣押目标,但单次不能超过二十四个时辰,杀人还是免了,死无对证不是有碍于监督?”
“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