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四年,正月二十,杭州城外,军营。

旌旗飘扬,营帐密布,各路人马来往喧哗,乱糟糟一片。除了少数白帽号衣的绿营兵,大多数都是各地的民壮,既有十五六岁面色稚嫩的少年,也有四五十岁,面色苍老之人,口音各异,面容不一。

马嘶人喊,杂乱无章,你来我往,嬉笑怒骂,但看众人相貌打扮,面黄肌瘦、衣衫破旧,似乎一个庞大的难民营,又好像一个百姓汇聚的草集。

用“乌合之众”四个字,都不足以可以形容。

这些难民一样的庄稼汉,一旦上了战场,这不是送死吗?

军营门口,总督府的李管事向出来雄壮异常的军官交代了起来。

“李福,人交给你了!”

若不是总督大人交待,他才懒得跑这一趟。

“哥哥,慢走!”

甲胄贯身的李福满脸赔笑,点头哈腰,避雷针头盔斜成 45度,向李管事等人的马车频频挥手,转过头来,又变的冷漠,威风凛凛。

王和垚和郑思明相对一眼,各自分开。

这个李福,看人下菜,不是个省油的灯。

营里的士卒大多瘦弱,面有菜色,这家伙这么肥壮,满面红光,这得吃了多少军脂军膏?

“陈遘,总督大人对五弟的诗词,似乎是赞不绝口啊!”

郑思明碰了碰身旁的陈遘,眼光示意了一下前面的李福。

“何止赞不绝口,总督大人还落了泪下来。”

陈遘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李大小姐非要留下五哥的墨宝。不过,在我看来,也就写的一般。什么我是人间……周长客,问君几多愁什么的,不知道总督大人为什么喜欢?”

“是人间惆怅客,不是周长客!叫你读书写字,你就是不好好学,光顾着吃喝嫖赌!”

赵国豪奚落着陈遘。

“五弟和总督大人,那叫惺惺相惜。人家都是读书人,读书人之间的欣赏,当然不是咱们这些粗人能懂!”

郑思明说完,看了一眼闷闷不乐的孙家纯,低声提醒着他。

“二弟,怎么了,高兴点!”

孙家纯抬起头来,尴尬一笑。

本以为是个官,看这架势,跟大岚山巡检司差不多。

“谁是五弟?”

李福猛地停下脚步,惊讶地问道。

“这就是五弟,王和垚,李大小姐的救命恩人,总督大人对他,可是欣赏有加!”

赵国豪和陈遘一样,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原来你就是新任的千总!”

李福瞬间满脸堆上笑容,恍然大悟。

“哥哥我是这里的游击李福,你以后叫我哥哥,或李大哥,李福也行!”

游击!

王和垚暗暗吃惊,赶紧上前一步,和李福并行,笑容满面。

“哥哥,那兄弟我就高攀了!”

虽说大清武官不值钱,但这游击将军是妥妥的高级武官,位列参将之下,其下有千总、把总等官职。

这个李福,自己的顶头上司,这身材也能当游击将军,看来做官有几把刷子。

千总!

最起码听起来不错。

“兄弟有所不知,哥哥我原来只是总督大人督标营的一个小兵,因战功积至游击。说实话,那都是总督大人的恩典。以后这营中有事,找哥哥我就是!”

这个王和垚,年纪轻轻就是千总,原来是总督千金的救命恩人,怪不得总督大人如此看重和提拔他。

“那以后就多烦哥哥照顾和提携了!”

王和垚暗暗心惊。

李福是李之芳的家丁一类,算是李之芳的家奴了。

想不到这绿营兵中,也是裙带关系。

这家伙,这么圆滚滚的身材,还没杀敌,估计自己先绊倒了,能上战场吗?

“好说,好说!”

李福心中暗暗不爽,却不敢表达出来。

怪不得这小子见面没有“孝敬银”,原来仗着是总督大人千金的救命恩人。

“兄弟啊,你来的正是时候。上个月官军押送粮草去应州府,遭叛军袭击,死了不少兄弟,营中许多职位空缺。你真是好运气啊。”

李福接着道。

王和垚暗叫侥幸。自己一伙人,来的正是时候。

“哥哥,这营中有多少人啊?”

王和垚看着营中乱糟糟一片,跟菜市场一样,眉头皱了起来。

“没有定数。有时候四五千,有时候六七千,一般在五六千左右。”

李福向王和垚仔细解释,不厌其烦。

“咱们兄弟,主要是护送转运粮草辎重,有时候是一营,有时候是两营,没个定数。”

“哥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王和垚嘴里恭维着对方。

郑思明等不动声色尾随。

王和垚处事不惊,八面玲珑,有了他,兄弟们也能待的舒服点,省去许多麻烦事。

众人一路向前,孙家纯眉头不展,似乎另有心事。

走了一段,军营一处,一群民壮正在教场上喊着口号操练,大刀长枪,虎虎生风,很是有些气势,就如武馆的英雄好汉练武一样。

王和垚好奇道:“哥哥,这是哪一路人马?”

“这些都是绍兴府的民壮,归其他营管辖,不押辎重粮草,是正正经经的绿营兵,过几天就要开拔,随大军一起南下。人家的主将是旗人,跟咱们可不一样。”

李福的眼里,有着那么一丝羡慕嫉妒恨。

“旗人?”

王和垚不由得一愣。

“这些家伙的将领叫姚仪,汉军镶红旗,也是个游击,有些本事。他老子姚启圣是温处道佥事,朝中有人,很是有些手段。他们过几天就要去金华,听说康亲王的大军在那里驻扎。”

提起姚启圣,李福似乎有些敬畏。

王和垚暗暗有些尴尬。

他们原本要投靠的是姚启圣,原来这些民壮也在这营中,这可真是阴差阳错。

不过,这样一来,他可暂时没有机会去前线。

“这姚启圣原来是个商人,康亲王南下平叛,他们父子俩捐钱募民壮几百人,到康亲王麾下效力。”

李福看了看周围,低声说道:

“姚启圣父子俩练兵有一套,立了不少战功。人家养兵买马,弄的甲胄弓矢,都是自己掏银子,足足扔进去了五万多两!”

“五万多两!”

郑思明赵国豪等人,都是吃惊。

王和垚哑然失笑:“好大的手笔!好大的魄力!”

果然是大清的好……臣民啊!

按照此时浙江的物价,一人一年的开销,在十两左右。

五万两银子,可够五千人一年的开销了。

人生的追求,果然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