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垚仔细聆听,聚精会神,心思却不知飘向了何方。
越是夸夸其谈,越是百无一用。
“邵兄,给你个翰林学士,你也许就不会这么说了。”
王和垚微微一笑,话语中不无调侃。
这些所谓的学者,对科举之狂热,孜孜不倦,归根结底,不过只是为利而已。
一旦高中,荣华富贵、娇妻美妾,无不应有尽有。相比之下,什么国仇家恨、忠孝节义,都是狗屎一样的存在,臭不可闻。
人狠话不多,社会我四哥。王和垚能确定一件事情,邵廷采在家族里的排行,绝对不是老四。
“满清朝廷要维护其旗人之治,必要大兴文字狱,推行汉满之防,否则以汉人千千万万,又岂是满清百万旗人所能奴役?你我要想平平安安,就得夹起来尾巴做人,做顺民。王和垚,你愿意吗?”
邵廷采的话,让王和垚心惊肉跳。
江南名士里,总有一些名副其实。
“邵兄,你一番豪情壮志,兄弟我钦佩之至!兄弟我是自叹不如啊!”
王和垚拱手,满脸的肃穆。
“这么说来,你是愿意反抗这暴政了?”
邵廷采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什么?”
王和垚吃了一惊,他紧张地看了看周围,压低了声音:“邵兄,小心隔墙有耳!”
李治廷被二人的谈话吸引了过来,他看着邵廷采,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位同窗。
“邵兄,你说的没错。我汉人千千万万,又怎会怕什么狗屁旗人!”
李治廷低声说道,脸色发红:“总有一天,我会杀了那个狗贼,以慰表妹的在天之……”
李治廷说不下去,泪水簌簌而落。
邵廷采拍了拍李治廷厚实的肩膀,叹息一声:“李兄啊,杀了一个鞑兵,还有成千上万的鞑兵,后面还有满清朝廷,你杀的完吗?”
“李治廷,你可不要冲动!官府势力大,你千万不要莽撞啊!”
王和垚赶紧开口劝道,这一次是真心实意。
嘴炮谁不会打,能身体力行的,才是难得。一时愤慨,不过三分钟热度,一旦面对锦衣玉食、甚至个人性命,应该都退缩了吧。
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生命冒险!
“那就推翻了满清朝廷,汉人自己当家做主!”
邵廷采忍不住,脱口而出。
他自己是失意人,当然想拉志同道合者一起造反了。
王和垚和李治廷都是一惊,一起抬起头来,看着邵廷采。
“邵兄,以你我微薄之力,能推翻朝廷?”
片刻,李治廷才摇头道:“邵兄,你也不看看,这天下是谁的江山?”
满清入关三十年,汉人精英被屠杀殆尽,如今海内承平,想要在太平年间造反,这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疯言疯语吗?
“二位,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王和垚哈哈笑道。
百无一用是书生!
一顿好酒好肉,温香软玉满怀,第二天豪情壮志烟消云散,这便是活生生的现实。
“切!”
邵廷采鄙夷地摇了摇头。
这个王和垚,不过是个油嘴滑舌的胆小鬼,和他的胆小懦弱如出一辙。
“其实,谁坐江山还不一定!”
李治廷低声开口,眼神闪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李治廷,你这是什么意思?”
王和垚已经要离开,又停下脚步。
“你们不知道,我这趟去杭州,打听到一件大事,云南的吴三桂起兵造反了,就是几个月前。还有,福建这边,靖南王耿精忠自称兵马大将军,也反了。现在谣言满天飞,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李治廷先看了看周围,低声细语,眼里放光。
吴三桂,耿精忠……
王和垚大吃一惊,嘴唇哆嗦:“李......治廷,此......此话可......是当真?”
这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三藩之乱吗?
自己这刚刚入世,就赶上这风雨飘摇的大时代了?
话说回来,历史上的三藩之乱,曾是复辟汉家江山最好的机会,可惜吴三桂名不正言不顺,垂垂老矣,鼠目寸光,以至于大好形势下功败垂成,让“胡无百年命”成了一句笑谈。
自己适逢其会,就不能推波助澜,逆天改命?
三藩之乱!
自己这个糊涂蛋,怎么把这件历史上的大事件给忽略了?
王和垚的额头,汗水立刻起了密密麻麻的一层。
他曾对吴三桂的战局做过推敲,为其在长江岸边停滞不前惋惜。可是对于耿精忠所处的浙江战场,涉猎不多,而史书上也笔墨不多。
书到用时方恨少,王和垚的心里,懊悔和冲动并存。
他热血沸腾,一颗心“通通”跳了起来。
“反正现在天下乱起来了,那个鞑兵,我是杀定了!要不然,我还有脸活在这个世上吗?”
李治廷愤愤然,显然铁了心要报仇雪恨。
“杀鞑兵,我可不敢!”
王和垚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哈哈一笑,自动装怂。
时势造英雄,上天眷顾,让他回到了这个大时代,可以乘风而起了。
这个时候,应该开一瓶82年的啤酒庆祝一下。
“早知道你是这样!”
李治廷的眼神里,莫名地有些失望。
这个王和垚,果然是胆小如鼠,烂泥扶不上墙。
他摔自己那一下,难道是自己太大意了?
王和垚微微一笑,心不在焉。
这些纨绔子弟,锦衣玉食,既得利益者,难以同谋。
怪不得郑父要起事,原来天下已经风起云涌。
邵廷采摇头,叹了口气:“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三藩已经乱起来了,杭州也会乱起来,过一阵子我就去杭州,杀了那个鞑子!”
李治廷反复说着,看样子是下了决心。
王和垚却暗暗摇头。要是真打算去做,应该不会这么随便说出口的。
仗义每多屠狗辈,结识这样的书生和纨绔子弟,自己未免太天真了些。
“邵兄,多谢你开导。我请,咱们去明月楼,不醉不归!”
李治廷热情邀请着邵廷采,对一旁的王和垚,直接选择了无视。
“兄弟,那怎么好意思?”
邵廷采脸上一红,赶紧推迟。
“邵兄,没什么不好意思,我收拾一下东西,咱们立刻就走!”
二人站起来,挽臂离开,留下王和垚一人在亭中寂寞。
好尴尬啊!
自找的!
王和垚摇摇头,苦笑一声,迎面一人匆匆而来。
“王和垚,有人在学堂外等你!”
黄俊森把王和垚拉到一旁,低声细语。
王和垚来到学堂外,赵国豪正在焦急地等待。
看到王和垚出来,赵国豪把他拉到一边,急声说了出来:“和垚,不好了,思明被抓了!”
我勒个去!
王和垚一阵错愕。
心里面还想着回去找弟兄们一起共谋大事,这下倒好,青梅煮酒还没有摆好桌子,郑思明反而先给折腾进去了。
侥幸之下,得意忘形,这真是小看了大清的官吏!
“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了?郑宁是个什么情形?孙家纯和李行中,他们没事吧?”
王和垚的一颗心,离开揪了起来。
出师未捷身先死,自己不会被官府通缉了吧?自己的父母,还有这些年轻的朋友……
“官府只抓了郑思明,郑宁恰好不在家里,,躲过一劫。她现在去会稽县,求助郑家人去了。至于孙家纯,他不愿意到县里来。李行中去了会稽进货,要晚上才能回来。”
赵国豪的话,让王和垚轻轻点了点头,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官府没有找自己和这几个兄弟,看样子郑思明什么都没说。
这小子,果然是一条硬汉!
王和垚对自己的小心思,狠狠地鄙夷了一把。
“和垚,得想个法子,把思明救出来!”
赵国豪急切地催了起来。
黄俊森急切地劝了起来:“老王,谋逆大事,你可不能自投罗网啊!”
“思明是我的兄弟,我不得不救!”
王和垚思虑片刻,目光扫了过来,看向了黄俊森:“老黄,人命关天,恐怕得麻烦一下梨州先生了。”
黄俊森微微一怔,随后苦笑了一声:“老王,我可以带你去,但我伯父肯不肯见你,就看运气了。还有,我那个三哥,可不好相处。”
黄俊森犹豫了一下,说了出来:“这种事情,得银子开道。没有几百两银子,恐怕难以奏效。”
“老黄,同样在姚江书院读书,你怎么就那么优秀啊!”
王和垚开了个玩笑,心情有些沉重。
事到如今,能想到的,也只有黄宗羲这个同乡大儒了。
他也很是期待,见到这位历史上的名人,看他能不能帮助自己,让郑思明逃出生天。
可是那些银子,又从何而来啊?
“老王,咱们一早过去,我这里倒腾倒腾,应该还有一二十两银子。你先拿着用,救急吧!”
王和垚肝胆相照,黄俊森少年心动,不等王和垚开口,已经说了出来。
“老黄,多谢你了!”
王和垚心头一热,拱手一礼。
事到临头,避之不及,这世上多的是无情无义之辈。
一二十两银子,平常人家一年的开销。黄俊森虽是富贵人家,但他一个学生,拿出这么多银子来,已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