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踏出步伐,走上长治久安的道路
夏直再次沉默了,看上芈青竹?
他承认,芈青竹真的很美,那种江南女子的柔美确实让自己神往。
在自己那个社会,美女都是有钱人的玩物,虽然自己是一名医生且收入还行,但是对于这种顶级美女,自己还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见夏直还是不说话,嬴政显然也有些不爽了:“那我杀了她?”
终于夏直坐不住了,他十分紧张地回答道:“陛下,臣知道她犯的是死罪,但是她也是臣府上的婢女,要连坐,臣也是死罪,请陛下看在臣之前有功的份上,饶她不死,臣肝脑涂地也难报陛下恩情于万一。”
黑暗之中的嬴政叹了口气:“寡人这条命是你救回来的,这件事寡人就既往不咎了,你的人,你自己看管好。没有下次了,去吧。”
这帝王驭人之术简直被嬴政拿捏得恰到好处,夏直谢恩之后,有些失魂落魄地返回府中。
自己和芈青竹才认识多久,自己看上她了?
也许自己就是喜欢她的美貌吧,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况且是绝世大美女。
回到府中,夏直直接踱步走到芈青竹的房间扣响了房门。
“什么人。”
确定了芈青竹已经回府之后,夏直也不客气地推门而入。
此时的芈青竹正在卸妆洗头,一身单薄的衣衫将自己玲珑有致的身材完全展现了出来。
如流苏一般的长发倾泻而下,精致的容颜倒映在水中。
见夏直闯了进来,芈青竹下意识地护住了自己的前胸叫了出来:“啊!大人您要干什么。”
可是夏直一言不发,径直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缓缓说道:“陛下刚才单独召见我,他已经猜到你要行刺。”
芈青竹手上的动作立马凝固住了,她小心翼翼地试探道:“那您怎么说?”
“我说,你是我府上的人,我也有责任。你放心,只要你一天在我府上,我就会保你一天。同样,我也会保护陛下。”
芈青竹全身颤抖了一下:“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夏直耸了耸肩:“不知道,我就想保护你。我要告诉你,陛下并非等闲之辈,很多事他都能够猜出,想刺杀他,难上加难。”
听了这话后,芈青竹突然情绪崩溃了,她一下子哭出了声:“为什么,为什么我始终做不到,为什么我是个女儿身!你为什么要保护我!呜呜呜!”
夏直无言地看着她哭泣,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突然,情绪激动起来的芈青竹站起身,口中喃喃道:“大兄也死了,我在世上已经了无牵挂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说完,她便朝一旁的墙上撞去。
说时迟那时快,夏直一个饿虎扑食,直接飞扑抱住了芈青竹。
一时间,温热的肉体被自己紧紧拥在怀中。
感受着芈青竹身体的柔软,夏直也感觉到了不好意思,两人如此靠近,双目碰撞中隐隐有异样的元素:“你,好好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在我这吃穿不愁,我不会亏待你的。就别想着刺杀、报仇的事了。”
说罢,夏直红着一张俊朗的脸快步走出了房间,只留下芈青竹痴痴地望着远处。
多久了,父王母后死后,也就在大兄身上感受到这一份温柔,这个男人...
第二天早朝过后,嬴政再次单独召见了夏直。
夏直有些尴尬地走到寝宫,却发现嬴政跟个没事人一般,根本没提这茬事:“爱卿,寡人越发觉得咸阳作为国都,它的辽阔程度和人口实在是太少了。寡人有意从别地迁移百姓到咸阳安家,爱卿意下如何?”
夏直沉思了一番回答道:“陛下这个想法十分合理,国都自然要有国都的风貌,也好在未来让百姓们向往和朝拜。”
见自己的想法被先知一般的夏直附议,嬴政内心也是一阵得意,看样子自己这个皇帝也不差。
夏直接着说道:“对于外地百姓迁移,最大的问题无非两点,百姓的安家和潜在的危险。”
嬴政点点头也跟着问道:“爱卿有什么建议么?”
夏直直视着嬴政道:“陛下还记得我和陛下刚回咸阳的场面么?”
嬴政神情炙热了起来道:“那必然是记得的,寡人还跟你聊了百姓的安居问题。”
“对,因为当时陛下回朝可是大赏天下,百姓有利可图,自然拥护您。同理要是您将外地百姓迁徙而来,许以小利,让百姓能够明白只要听从您的安排就能够得到利益,那何愁百姓不响应号召呢?再者说,如果能够安居乐业,为什么还要想着刺杀陛下呢?所以许以利益给迁徙的百姓只能说是百里无一害。”
于是第二天早朝,嬴政直接公布的迁徙行动的想法以及补偿方案,迁徙每户补偿两金,由柱下御使负责编造入册,对于从商的给予免税的政策。
早朝之后,杨瑞和心事重重地找到夏直:“夏大人,陛下想繁荣咸阳的想法固然值得推崇,可是外来人员的安全性和给咸阳造成空前的治安压力,这是无法估量的,我害怕啊!”
夏直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杨大人,你的担心不无道理,可是我们一辈子都要活在六国余孽的阴影之中么?这一次人口迁徙就是一次尝试,一次进步。我们要同化全九州的百姓,逐步消除六国在百姓心中的神圣感,让大秦带领百姓走向富足成为百姓的潜意识。”
杨瑞和有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夏直补充道:“首先我们让咸阳周围的百姓富起来,百姓就会记住陛下的好,这样咸阳内的刺客就失去了百姓的庇护,你说这是不是一举两得?”
听罢,杨瑞和这才恍然大悟:“高,实在是高,把百姓为己用,这可省了我们很多事啊!”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国策。”
走之前,夏直简单地丢下这么一句话,剩下地便让杨瑞和自己消化了。
回到府中的夏直突然想起一个关键点,按理说今年是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已经快时值秋季了,陈胜和吴广也差不多要踏上历史舞台了吧。